寫在開頭:
我只是曾在暑期去劍橋上了不長時間的課程,大概對劍橋的了解也不過爾爾。下面就說說在這短短的時間里,我眼中的劍橋吧。
1關于風景
通常人們對一個大學的第一印象是什么?我猜,不是大師,也不是大樓,而是它的風景。劍橋的美麗大概是不同于倫敦的,幽靜的古堡與草地鮮花相得益彰,隨手一拍便是一張絕好的風景圖。
劍橋市的風景也是很好的,隨處可以看到花店,唱歌的帥小伙和熱情地跟你打招呼的陌生人。
有時候你會覺得劍橋很可愛。比如去買書,剛好碰到書店搞活動。比如賣冰激凌的奶奶看到我手中的書上貼的半價標簽很興奮,說一會兒也要去買幾本回來。再比如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劍橋發(fā)的學生證可以打折,雖然是走到最后一家店才發(fā)現(xiàn)的。
2
吃與住的那些事
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和杜倫大學一樣,是實行學院制的學校。學生除了有自己上課的學院外,還有自己生活和住宿的學院。每個學院都獨自運營著自己的產(chǎn)業(yè),所以貧富不等,土豪如三一學院。我們當時住的是Clare College的學生宿舍,房型就是最常見的ensuit,房間不大,但每天早晨起來推開窗的陽光就足以讓人心情大好。
英國大概是黑暗料理的典型代表,劍橋大學恐怕也不能例外。與中國的各色美食相比,我們感覺食堂大廚的廚藝可能時常不在線。不過不抱希望去吃,有時候會遇到驚喜。
參加了一次劍橋的formal dinner,食物中甜點還不錯。用餐禮儀簡單說大概就是著正裝(男生西服,女生正式的衣裙),前菜、主菜、甜點分別用三副不同的刀叉,喝紅酒點紅肉,喝白酒點白肉,全程最好不要玩手機。
3
劍橋大學的學生是什么樣的?
劍橋大學的一位博士給我們分享了他三個朋友的故事,他說這是他眼中的劍橋大學的三類人。
第一類:學霸中的學霸,尖子生中的尖子生
這一類學生大概很符合我們對于劍橋學生的傳統(tǒng)認知。從小到大,拿最好的成績讀最好的學校,參加各種有著光鮮title的活動比賽,并有著不俗的表現(xiàn)。這類人大概是聰明而又目標明確的。
第二類:誰還不是一個有故事的劍橋同學了
這類學生他們有著豐富而有趣的經(jīng)歷。做過咨詢投行,也曾環(huán)游世界,每一件事都做的精彩而有趣。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來劍橋繼續(xù)學習充電。其實,這類人大概是做什么都可以做的很好吧。
第三類:起點雖不夠高,但執(zhí)著而又有學術熱情
劍橋的一位博士給我們分享了一個他朋友的故事,高考發(fā)揮不好進了一個二本學校,考研進入國內(nèi)一所985高校,之后又申到UCL的碩士,后來來到劍橋讀博士。他們開始的時候可能并沒有像一二類學生一樣清北名校畢業(yè)一帆風順,但他們之后在劍橋的研究表現(xiàn)與一二類學生相比,卻絲毫不差甚至有所超越。
那么,在劍橋的學習壓力大嗎?
“劍橋大學每一次考試都會全校公布,上面會有你的學院和姓名。而且發(fā)卷子的方式很獨特,是直接從二樓往下扔,學生們站在一樓接卷子,你拿到的第一份卷子十有八九不是你自己的。所以,一般等卷子最后傳到了你的手里的時候,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你的成績。每年都有學生抗議這件事,好像明年這個傳統(tǒng)的發(fā)卷方式終于要取消啦!”
“傳說劍橋大學掛科就直接退學,不給補考的機會是真的嗎?”
劍橋學生一愣,說到,“我們好像從來沒有人考慮過這個問題,基本上大多數(shù)人都可以拿到二等一以上學位的。”很好,這很劍橋。
4
關于劍橋與牛津的愛恨情仇
有人說,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是英倫三島上兩個最不同尋常的地方。
“從倫敦出發(fā),車行向北一個半小時可以抵達劍橋,向西一個小時可以到達牛津。這兩座小城相距約150公里,人們經(jīng)常同時提起它們,英語中因此有了“Oxbridge”(牛劍)這樣的合稱詞匯。在英格蘭民族的精神地圖上,它們出類拔萃,同時又深受歡迎。”牛劍之爭由來以久,大概這兩個學校的學生是誰也不服誰的。哈哈,談到劍橋,怎么能不說說牛津呢,所以下面就附上幾張以前在牛津拍的照片吧。
哈利波特取景地
有人說閑暇時走在劍橋的大街上便很有可能見到霍金,有人說劍橋學生是“work hard ,play hard”的典型代表,大概每個來過劍橋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。
而在我看來,劍橋大學作為一所世界頂尖大學的最獨特魅力在于,它提供了無數(shù)種可能性,讓人心生向往之感。
我們精心為大家整理的《在劍橋大學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?》文章不知道大家滿不滿意,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英國留學生活相關的信息,請關注英國留學生活欄目。
本文來源:
http://yoomoo.com.cn/a/94013.html